莫让消防资源被琐事随意占用-全球观点


【资料图】

摘蜂窝、帮开门、救宠物……社会救助中的寻常琐事,成了119热线需整日面对的难事。有媒体调查发现,我国消防人员任务复杂繁多,“非紧急占用资源”现象相当普遍,有的地方一天接到的“帮开门”相关警情就有上百起,高峰期一晚要摘3到4个蜂窝。

“有困难找消防”,是很多人的下意识选择,体现着深深的信任。竭尽所能服务群众,急难险重冲在前头,也是我国消防队伍的优良作风。然而不得不正视,大量非紧急性一般社会救助类警情,极大消耗着有限的消防资源。一位消防员透露,此前辖区曾碰到火情,但值班人员正在出警处理一般性社会求助,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最后只能联系其他大队支援灭火,过程“相当惊险”。而回到消防队伍本身,灭火救援技巧与能力需要反复训练、不断提升,都离不开相当的时间投入。一边是难以推辞的群众求助,一边是必须履行的救险职责,两方相互拉扯,成为摆在消防员面前的难题。

“十万火急”何以频频被“寻常小事”绊住?从各类警情看,原因大抵有如下几类。一是某些救助项目并无清晰的个体责任归属,譬如公共区域的蜂窝,热心人大多会选择拨打119。还有则是日常求助渠道有限,或者服务信息还不够普及,民众无从获取,关键时候没有头绪,习惯于顺手求助119。更有些人,似乎是习惯了免费服务,例如家里开锁等,即便满大街都是服务电话依然视而不见,只想招呼消防员解决。某种程度上看,呼吁为消防员减负,也是在理顺消防工作的堵点难点,将消防力量用在关键处。

群众求助当然要管,消防主业也要做,但平衡二者,担子不能全压给消防员。事实上,在现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并无明文规定非紧急性一般社会救助类警情属于消防救援队伍的法定职责。面对多元多样的社会救助,应当引入更多服务主体。比如“小区捕蛇”,市面上已有一些专业公司提供这项业务,找他们显然适配度更高。至于信息不对称等矛盾,也有赖相关机构和媒介多做一些宣传引导,让社会救助服务更多地进入大众视野,推进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力所能及的自己解决,把资源让给更紧急的时刻、更需要的人群,既是为人处世的社会公德,也是现代社会的文明要义。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火焰蓝”给过我们太多感动。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他们“减减负”,是致敬的最佳方式。而这样的双向奔赴,将给我们的社会注入更多安全感。(田闻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