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过的城中村
▌李成
城市以一幢幢高楼的阵容不断向外挺进,伴随许多的化村为城,也少不了出现一些城中村,这些城中村的原住民或许早已搬离,但他们原来的房舍并没有放弃,而是被用来出租了,租户们基本都是那些从四面八方涌进城市的农民工,他们可能单身一人,也可能携家带口甚至呼朋引伴恨不得把家乡的村落整体搬迁过来了。
一个个的城中村,因为人口密集而显得繁杂:外形上看,它们像是一个个大型集镇,人和物都如潮水般汇入、流出,来去不断。如若有一条主街,那街上一定开设了各种店铺,日用杂货、熟食店、馒头铺、各种小吃店、小超市应有尽有。因为城中村房租相对便宜,所以这里的商品价格也会比“城里”的略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所见过的城中村,住民从事各种各样的行业,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临时找份工作等待过渡而在这里落脚,更多的则是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出大力、流大汗的。这些人傍晚下工回来,即便轻声说话,汇集在一起也能形成“嗡嗡”的回声,那情景,让我想起蜜蜂归巢的情景。这些以各种方式在城市讨生活的人们,竭尽所能,为这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发挥作用,也因此挣得自己的一份生活。
总感觉城中村一天到晚人群川流。我曾在夜间无意中闯入了一个城中村,那灯火辉煌,那车水马龙,那闹闹哄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那里的水果摊,那么大,那么多水果堆积如山,还有摩肩接踵的购物人群,乍眼看去,仿佛人人披着灯光,非常梦幻……
白天的城中村,人们各做各的营生,街上似乎比夜间安静一些,可以看到各小吃店里热气腾腾,一大簸箕一大簸箕的馒头、包子才刚出笼,香气四溢;拉面馆里案板掼得山响,有人正在吆喝;街边传统的“老虎灶”仍然用烧柴的方式烧开水,许多人提着热水瓶排队来灌水……时不时还会看见售卖各种小商品的手推车驶过;看见装载着矿泉水的三轮车从街角拐弯;看见快递小哥把车子停下,拿着快递在街边快跑,或把包裹堆在某个商店门口;看见当街的水龙头下,有妇女在洗菜洗衣洗拖把;看见许多街道仍然是石板铺就的,房客还保留着老家的习惯,衣服洗好了就用衣架撑起来挂在横架街两边的木杆上,水滴下来把石板弄得大片大片的潮湿,甚至有些滑溜;夏天,看见穿着兜肚的小孩子在街头追逐嬉闹,肯定就有上了年纪的妇女手拿蒲扇在后面追着撵着……
城中村垃圾清扫往往成为问题——随手将脏水泼在地上的,把废弃物直接倒在某个墙角以至于墙角形成一个个垃圾小山包的……那些废纸、塑料薄膜,风一吹,就被吹得漫天满地。
城中村里居住人员复杂,按说很容易有纷争、起冲突,但令我惊奇的是,我好像没有看到过街头有谁吵骂、斗殴。
因为常在城中村闲逛,我倒也看到了北方农村的房屋建筑,有的那么一大片村庄完全就是一个大集镇,有的一道道窄窄的街巷,几乎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最大量的是不那么典型的四合院,曲径通幽,一间房套着一间房;也有一些两三层小楼,当初盖的时候可能空间有限,室内没装楼梯,而是在室外用钢筋加建了旋转楼梯。有的村庄还保留着古木、池塘、溪流,更像一个古朴的村落,走进去穿花拂柳,仿佛还能体验到诗中描写的情景:“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如果游子归来,应该很快就可以找见自己的家吧。
我所见过的城中村,基本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活聚落,在那里,每天都有生活的悲喜剧上演。我常想,若深入其中,一定会发现许多生动的故事,日积月累,积累素材,说不定可以写出一部反映我们所处的大时代的大作品。
城中村,会不会是我们这几代人才能看到的特有景象?
关键词: